卡瓦格博:德钦地区藏语民间音乐档案

 

Recordings of the Tibetan Community at Dêqên County

独立出版 / Self-published

ISBN: 978-0-9961940-0-6

 

 

德钦县位于云南西北部、与西藏和四川的交界处。这里是藏语文化地带,其藏语文化又被普遍认为是康巴藏文化。德钦境内,还有一座著名的藏传佛教神山,名曰卡瓦格博。

 

德钦的古名旧时叫“挠普”,又名“聚隆”。此皆缘于地形的拗库而得名。咸丰年间改称“阿墩子”,民国24年,龙汉斗先生随军来此,以德钦喇嘛寺的名称而更名为“德钦设治局”。

——《德钦县志》 P:364

 

如今,德钦已是一个被传奇化的地方——这里是滇藏线的重要节点,又是藏汉两地的交界处,当地人的性格温和、与来自不同地域与信仰的游客都能融洽相处,而地理与民族的巨大差异也烘托出了鲜艳的非主流民间文化。因此,关于德钦的传说相当丰富。

 

依附于德钦的传说,当地的民间音乐也很有名,除了旅游业的带动,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卡瓦格博文化社的存在。这个具有着一切现代NGO特征的民间组织,在过去十多年中,将德钦的民间文化展示给了世界,其中音乐和口语民俗,早已通过互联网被人们听见。

 

《塔石-002》将延续档案制作者角色,深度展示民间音乐,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德钦音乐——不光要聆听,还要褪去神话色彩的光环,从生活的角度去还原德钦的民间音乐。

 

本档案集,包含两本册子、两张CD和一辑特写卡片。第一本册子,包含了《类型》、《介绍卡瓦格博文化社》、《江坡村的弦子传奇》以及《口述》四个部分。

 

《类型》汇编了各类出版物以及塔石调研而来的内容,对德钦的民间音乐进行了基本介绍和描述。其中包含八类民间音乐和口语民俗——弦子、锅庄、刀赞、当谢、山歌、鲁、搅奶调和羌姆。虽然,刀赞、当谢、羌姆(甚至包括鲁)在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被认为是音乐,但它们仍然属于与民间生活紧密相连的文化传统。因此,本档案集也一并展示。

 

《类型》部分还选编了四篇文章,分别关于弦子、刀赞、鲁、羌姆,作者均是近些年致力于收集和整理相关文化素材的人。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的降边嘉措回忆了刀赞在他童年生活中的印迹;木梭从德钦本地文化人的角度讲述了鲁传播到家乡的历史过程;白帆,作为昆明的民族音乐研究者,用学术化的语言讲解了弦子乐器(兵庸)的来龙去脉;郭净,云南省社科院的人类学教授,则浅谈了羌姆仪式文化。这四篇文章,对读者理解这四类文化,有极大的帮助。

 

《介绍卡瓦格博文化社》部分回顾了卡瓦格博文化社在过去十多年中所做的民间音乐工作,重点是文化社策划并制作德钦县羊拉乡萨荣村弦子音乐的过程,这盘诞生于2003年的磁带成为了德钦民间音乐走向外界的关键。此外,这部分内容还带来了文化社举办弦子擂台赛和“恢复”锅庄的故事。

 

《江坡村的弦子传奇》对两位著名弦子艺人进行了生平梳理,二人分别是年永赤列以及徒弟白玛达西。通过二人的人生起伏,读者可以了解江坡村(德钦县的文化名村)的人文生态,以及基层村落的弦子艺人与周边的互动过程。

 

《口述》部分,我们选择了十位民间艺人或文化社成员作为主角。音乐与人生的联系,在他们的亲身讲述中,得到真实与具体的呈现。所有口述素材均来自塔石团队的收集。

 

第二本册子,《唱词》,延续了塔石产品对于音乐文本的重视,我们希望通过对歌词的细致阐释,来帮助读者理解音乐的内容与内涵。通过藏汉双语的呈现,我们着重于音乐的修辞、典故以及藏语文化的空间感。绝大部分歌词由木梭提供,华赞协助进行了后期编译。册子的最后,我们还附上了未被收录在CD中的弦子、锅庄和刀赞的词,读者可将其作为延伸阅读素材使用。

 

本档案集的可听部分含有两张CD,内容是这八种文化类型的试听片段,绝大部分选自卡瓦格博文化社、木梭、白帆所共享的片段,也有少量是塔石自录的版本。试听片段的具体信息在歌词册子中有所描述。

 

最后,当你阅读完全部文字、了解了德钦民间音乐的基本面貌、知晓了这些音乐人生,不妨将二十张特写卡片一并浏览,这些卡片带来了德钦民间音乐相关的特写。特写图片主要由塔石拍摄,少部分选自卡瓦格博文化社档案。

 

由于藏文名字的汉语版本不一,本档案集中,在不同的章节,人名引自相关的出处(比如印刷品、名片、身份证等等)。最终,我们给出了汉藏名称对照表,以消除歧义。所有藏文名称的拉丁转译均采用威利转译方案(Wylie Transliteration)。所有录音均由WAV文件处理而来,少量摘自MP3孤本。

 

形式: 手册一本(118页),唱词册一本(176页), 卡片包(18张), CD两张 (55轨123分钟)

档案来源:塔石自录 & 社区档案

出品时间: 2015年3月

制作时间: 2010年6月 – 2015年3月

类型: 弦子、锅庄、刀赞、当谢、夏鲁、山歌、搅奶调

地区:云南德钦

语言/族群: 藏语(康)

乐器: 弦子、电声配器

 

 

Dêqên County is known for its landscape around the Kawagarbo peak, which i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Yunnan Province. Despite its fame, local music and oral traditions of Dêqên, those of Tibetan dancers, pastoral workers, pilgrims, mythological storytellers, and Buddhist ritualists, are much less known. TMA-002 is a sampler of these oral musical genres, featured with life-stories of the various people above. The recordings were created either by local scholars in early 2000’s or by TMA team members during 2010-2013.

 

Formats: 1 Handbook (118 pages), 1 Book of Lyrics (176 pages), 1 Package of 18 Pics, 2 CDs (123 mins and 55 tracks in total)

Source Archives: TMA & Local Community Archives

Year Released: 2015/03

Dates of Production: 2010/06 – 2015/03

Types: Tibetan Fiddle Tune, Dance Tune, Mountains Song, Mythological Story-telling, and Interviews

Region: Northwest Yunnan/ Eastern Tibet Plateau

Language: Kham Tibetan

Culture Group: Kham Tibetan

Instruments: Tibetan Fiddle

查看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