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遗忘的画家 | 吐尔逊·吉力力的伊犁画作

1932年:当阿拉伯音乐遇上了“世界音乐

魏小石

在今天当我们已经习惯于聆听具有阿拉伯风格的“世界音乐”的时候,我们并不了解这样的“世界音乐”的形成是经过了怎样的历史选择和意识形态间的斗争。音乐历史学家Philip Bohlman在他的《世界音乐导论》中提到了这种具有阿拉伯风格的“世界音乐”的形成的过程,其中就述了一段关于1932年"阿拉伯音乐研讨会"(مؤتمر الموسيقى العربية الأول,Congress of Arab Music) 的故事。这本是一次有可能改变当今全球音乐文化面貌的事件。

 

1946年:初识阿西克

魏小石

阿西克 (aşik)是土耳其传统文化中的说书人。他们所传承的说书文化,大概相当于中国的河南坠子、四川竹琴、京韵大鼓等等。这篇回忆录节选——1946年初次寻找阿西克的故事——来自土耳其民俗学家伊尔汉·巴什葛兹(İlhan Başgöz),不仅仅详细描绘当时尚存的阿西克说书人,也融入了战后土耳其人们的情感记忆,以及当时民间社会的风俗。本文中的“我”即是巴什葛兹教授。

号子和古筝,一次即兴

魏小石

今天,音乐家们已经习惯通过旅行来做音乐。在和我合作过的音乐家里,包括了那些从各地收集声音样本再来拼贴的,也有呆上个把礼拜之后,和当地音乐家做同期录音的。总之,随着旅行愈发便捷、人们对音乐的理解愈发宽泛,即兴地制作音乐的方式也逐渐流行起来。

2013年的7月,成都,我也担任了一次即兴音乐的制作人。为了录制八首四川民歌,我尝试着将两位背景完全不同的音乐家带到一起。旅美古筝音乐家吴非和四川民歌手朱中庆在四川成都见面了。